桃源刺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民间就十分的流行刺绣,通过一针一线描绘出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让人十分心悦。而关于刺绣方面的收藏在我国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
桃源刺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民间就十分的流行刺绣,通过一针一线描绘出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让人十分心悦。而关于刺绣方面的收藏在我国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其中有着不少的刺绣藏家关于这方面的收藏有着很多的心得,张忠就是其中之一。在刺绣收藏这件事情上张忠一做就是20年,在他的家中,我们可以看到方巾、帐沿、门帘、靠垫这些老物件,而搁在旧时代时期这些东西都是大家日常用品,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这些老物件早已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面。而对于这位常德的人士,因为早期它的家乡就是古文化遗址的缘故,在耳濡目染之中也就培养了他关于这方面的爱好。经过长期的收藏,他的家俨然成为了一座刺绣的博物馆,而其中也不乏一些价值连城的藏品,《安禄山敬拜唐明皇》就是其中之一。
张忠追踪十余年,收藏的《安禄山敬拜唐明皇》。
几十年来,张忠致力于收藏民间刺绣。在他看来,保护桃源刺绣,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桃源刺绣,张忠花费大量心血着作《湘绣之魂》和《桃源刺绣》来为桃源刺绣立传,就是想引起社会关注,来抢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湖湘刺绣文化。
历史悠久的桃源刺绣被誉为湘绣中的一朵奇葩,亦有“闺阁翰墨”的美誉。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中,刺绣一直被视为一个生动的文化符号。桃源刺绣,指尖流转的一针一线,描绘成生动的图案,一幅幅绣画无不诉说着历史文化与久远的故事。
桃源刺绣之美,引无数藏家为之折腰,张忠就是其中之一。几十年来,张忠致力于收藏民间刺绣。在他看来,保护桃源刺绣,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用20年收藏,希望能建一座桃源刺绣博物馆
方巾、帐沿、门帘、靠垫……搁在旧时,这些老物件或许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然而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而在市民张忠的家里,这些慢慢随时光远去的老物件静静地安放着,承载着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
桃源刺绣源起何时?据史料记载,湖南桃源县地处湘西北,古称“湘黔孔道”,境内林壑俊秀,土壤肥沃。生活在这里的女性很早便养成了在耕耘之余纺纱、织布、刺绣的习俗。一首“经年劳累在夫家,昼出耕耘夜纺纱,新岁娘家坐半月,飞针走线巧盘花”的民谣,便是对这里田园耕织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曾利用5个年假上桃源调查桃源刺绣的传承,但现状很悲惨。整个桃源县,目前仅存3名80岁以上的婆婆还勉勉强强会绣桃源刺绣。”张忠向记者娓娓道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刺绣艺术伴随着我国民风民俗的演变不断地传承发展,它们承载的民俗学、历史学和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让人惋惜的是,刺绣本身材质多是丝缎布匹,不易保存,所以存世的古董刺绣也多以清代民国时期为主。”张忠说,即使是清代民国这些年代较近、存量较多的古绣,也正在一天天地变少,“人们对古绣认识得少,缺少系统的归纳与保护,使得大量的古绣品或腐化消失,或不知流失何处。”
在张忠看来,这些古绣无疑是研究民情风俗的珍贵资料,为了保护古绣品,他经常一人走山趟水深入村寨,搜集各式各样的古老衣服与绣品,“我花了20多年时间走遍各地收藏刺绣,其中有的来自农家、集市,有的是从收藏家手里买来的,筹备了二十年,我希望能建成一个刺绣博物馆。”
可以说,张忠收集的作品凝聚了几十年的心血。如今,张忠家中藏有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600余件刺绣精品,涉及衣饰、荷包、枕顶、、鞋帽、屏风、绣画以及婚庆服饰等多个品类。
追踪十余年,《安禄山敬拜唐明皇》出价千万不卖
张忠,常德城头山人。1979年发现的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就在他的家乡,耳濡目染之中,他自幼与古玩文物结下不解之缘。
“其实真正开始收藏刺绣是1994年去张家界旅游,发现很多日韩游客在抢购当地小贩手中的绣品,我凑上去一看,立即被眼前这些用色厚重、鲜艳夺目的刺绣所吸引。”打听发现,这些刺绣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而日韩游客则定期会过来收购一批。想着我们祖先的古文物怎么能被外人买走,于是张忠立即花高价买断了正要与韩国人交易的货源,但苦于能力有限,当年他只抢救性的带回了一小部分织品。
1997年张忠选择辞职下海创业,去北方做化工、矿产生意,因眼光敏锐,具有胆识和魄力,他的生意做得游刃有余,积累了不少财富。而再次触动张忠投身刺绣收藏的是他发现,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古绣贫瘠的认识缺少系统的归纳与保护,使得大量的古董刺绣不是被外国人买走,就是随老人去世烧掉。
2000年,张忠做了一个让全家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北方的事业,回湖南从事桃源刺绣的收藏、保护和开发。张忠告诉记者,多年来只要听说哪里有桃源刺绣,他总是不惜代价,尽可能地收购过来。二十年多年他耗资了千余万,收藏了600余幅桃源刺绣。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桃源刺绣70%的精品都被他抢救过来,而且每一件收藏物都有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司法鉴定证书。
2004年,张忠收藏到一副《安禄山敬拜唐明皇》的刺绣,属于清中期作品,为了得到这幅作品,他追踪十余年,多地折返花费近百万才争取到。收藏到一副《安禄山敬拜唐明皇》的刺绣,属于清中期作品,为了得到这幅作品,他追踪十余年,多地折返花费近百万才争取到,被鉴定为“国之珍品”。#p#分页标题#e#
“能够创作出如此高超艺术水平的绣工,除了拥有精湛的刺绣技艺外,还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强的美学理解能力。”作为“桃源刺绣收藏第一人”的张忠经常被慕名而来的爱好者拜访,央求参观或出售他的珍藏品,虽然目前有人出价1千万向他购买《安禄山敬拜唐明皇》这幅作品,但他一直不为所动。
一生情结所系,传承桃源刺绣文化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精美的刺绣或许只是让人惊艳的藏品,然而,对于张忠而言,这却是他二十年来的心血,更是一生情结所系。除了工作,张忠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桃源刺绣上。
#p#副标题#e#
“通过考察和研究发现,桃源刺绣不仅是湘绣之魂还是国之珍品。”面对桃源刺绣,日韩收藏人士近乎着迷,而桃源刺绣的发源地湖南,竟没有几个人知晓。这一状况让张忠遗憾不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桃源刺绣,张忠花费大量心血着作《湘绣之魂》和《桃源刺绣》来为桃源刺绣立传,就是想引起社会关注,来抢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湖湘刺绣文化。
“桃源刺绣很特别,它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刺绣的花式、针法,还兼具大胆、想象、创意等手法,是具有显着地域特色的工艺技术。”他悉心整理藏品,传承着“桃源刺绣”的同时,也从中悟出了桃源刺绣独特的风格。
张忠告诉记者,桃花源刺绣针法十分丰富。以平绣和掺针为主,平针处理大部分色块;掺针描绘出色彩的自然过渡和渐变,隆起的鼻子和眼睛使用垫针(用布包裹棉花造出形状,外面再用相应丝线覆盖),创造出立体真实感;花蕊使用打籽针,使花朵形象逼真;盘金线是用金丝装饰局部,使之富丽堂皇;网格针刻画出服饰、花篮的丰富多变等等,此外根据现场需要由掺针和平针组合成的掺针接毛针专门用来刻画动物的毛发和松树的松针,使表现物栩栩如生。
同时,桃花源的平针针脚特别长,一来可以节省刺绣时间,二来依靠丝线的走向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瑞兽毛发的动感和瑞兽结实有力的肌肉,尽管此瑞兽体积庞大,通体也只使用了绿色这一单色调,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整个画面的生动性。桃花源刺绣色彩天生具有鲜明、欢快、饱和的特点,使得刺绣气质朴素而富丽,热烈而和谐,充满生命的活力。色彩纷呈,任凭想象力天马行空似的任性,超脱了其它传统民间艺术色彩的固有模式。
“北方的刺绣像是写意画,而南方的刺绣倾向于工笔画。”张忠告诉记者,刺绣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制作过程也是慢工出细活,“这些刺绣精品压箱底太过可惜,所以我想展示出来,外行人看热闹,同行们也能有所启发。”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